首页 >文渊(高中版) 2025年-1期
文献列表封面/目录/封底页评论
  • 21

    面向产业需求的材料类专业教育: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

    作者:廉冀琼欧阳明亮王启凡孙婧婧页码:61-63

    摘要:随着材料科学与工业的迅速发展,对材料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应对这一挑战,本研究提出并实施了一种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材料类专业人才。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回顾了材料类专业教育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分析,指出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随后深入探讨了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理论框架和实施策略,并通过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本研究还评估了该模式在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及评价反馈机制建立等方面的应用成效,并对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了分析。最后,本研究提出了针对当前问题的具体改进措施,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22

    应用型本科高校开放型实验室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徐驰溪页码:64-66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增加,开放型实验室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围绕“应用型本科高校开放型实验室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这一主题,系统分析了当前高校开放型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优化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策略,以期提升实验室的综合效益,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 23

    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作者:游雷页码:67-69

    摘要: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是中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通过这种模式构建育人合力,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体现了中职教育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浪潮、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的回应。故而,本文总结笔者实践经验分析两者协同育人的意义与价值,而后立足于中职教育发展实际提出可行性、高效性协同育人模式,旨在为落实“五育融合”,推进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 24

    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等级考证对接点的教学优化策略

    作者:邓小英页码:70-72

    摘要:为了培养具备信息技术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信息技术课程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计算机等级考证作为衡量个人计算机技能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在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等级考证的对接过程中,教学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对接点的教学优化必要性,并提出针对对接点的教学优化策略,包括明确对接目标、整合教学内容、采用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及引入在线学习与个性化辅导和加强校企合作等。这些策略旨在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等级考证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25

    概念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作者:黄蕾页码:73-75

    摘要:高中生物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学科概念模型,可以通过直观的特征减少对生物学知识的认识难度,培养学生的结构化和系统学习意识。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对生物理论和生物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生物一体化认知的质量。基于此,本文从教学策略优化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教师如何进行情境研究、概念归纳、细节分析、关系梳理等模型构建活动,从而使概念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26

    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科技产业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以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为例

    作者:王岩来风兵页码:76-78

    摘要: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探究性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合作探究,与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具有很好的契合性。农业科技产业在国家发展和民生保障中占据重要地位,而研学旅行作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为农业科技教育提供了实践平台。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对农业科技产业进行研学课程的开发,以地理的视角进行知识的解读,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综合育人功能,也能够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本文以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研学课程的设计为例,依据项目式学习理论,将该主题拆解为三个项目,设计核心问题与次级驱动问题,从研学课程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后期评价三个方面进行高中地理农业科技方面的内容设计,为其他科技产业类研学课程的开发提供借鉴思路。

  • 27

    实践性教学在中职食品检测实验课程中的作用与优化

    作者:李波页码:79-81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实践性教学在中职食品检测实验课程中的重要性和优化方法。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中职食品检测实验课程中,实践性教学的应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当前实践性教学在中职食品检测实验课程中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完善实验教学内容,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实践性教学的优化,我们期望能够进一步提高中职食品检测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28

    高职党建视域下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作者:李思祎页码:82-84

    摘要:本文基于高职党建的视域,深入探讨了学生党员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在当前高等教育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学生党员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了基于“岗课对接、赛证融通”的党员培养模式创新路径。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以及强化技能竞赛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引领作用,本文旨在构建一个符合高职特点、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学生党员培养模式。该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党员的专业素养和党性修养,还能为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

  • 29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分析

    作者:高柳莺页码:85-87

    摘要:本文试从“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入手,对其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间的逻辑关系加以分析,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的路径。

  • 30

    “五育”并举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升策略分析

    作者:刘媛媛页码:88-90

    摘要:本文聚焦于“五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德育)并举的教育模式,探讨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升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需求,结合“五育”的核心理念,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策略,旨在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