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渊(高中版) 2024年-9期
文献列表封面/目录/封底页评论
  • 51

    中职学校机械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问题及原因剖析

    作者:任囡囡页码:152-154

    摘要:现阶段,在职业教育教学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之下,在我国中职学校的实训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有效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体现出校企结合的实施策略,这样才能为中职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提供必要支持,进而使其在专业学习方面可以有必要的实训平台,为其岗位适应能力增强提供必要保障。针对中职机械专业学生而言,在数控车、普车的实习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有效强化实训基地的建设,以此体现出应有的实践效果,这样才能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增强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当前我国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等相关内容。

  • 52

    建设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为例

    作者:张静晰页码:155-157

    摘要: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20】19号)文件对教育评价提出改革目标。根据文件精神,为适应光谷产业升级,高质量地服务区域经济,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学校修订了教学质量评估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常态化监测课堂教学模型,优化教师评价制度,形成学生多维评价方案,完善了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

  • 53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分子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以“甲醛分子的结构与性质复习”为例

    作者:白安纳杨晓军李珮瑶页码:158-160

    摘要:本文以“甲醛分子”为项目研究主题设计教学方案,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甲醛分子的空间结构”“从分子结构认识甲醛的性质”“活性炭吸附甲醛分子的研究”以及“设计一种吸收甲醛分子的新型材料”4个项目子任务展开。旨在优化传统复习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更好地利用化学知识和认知模型解决社会问题,深化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逐步发展并提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54

    高校游泳教学中体能训练内容与途径探讨

    作者:魏梅页码:161-163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与教学机制的优化创新,游泳项目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成分与关键要素,不仅备受大学生青睐喜爱,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培养并提升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及身体协调性,对于提高大学生体育素养及体能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教学经验表明,由于游泳教学内容较多,且具有一定危险性与复杂性,这导致这一项目教学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较高要求。故此,在高校游泳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体能训练,并根据大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体能情况、游泳水平制定出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案,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基于此,本文便围绕高校游泳教学体能训练内容及途径展开如下探究。

  • 55

    基于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研究——以兴国县为例

    作者:钟文芳谭春江齐兴田页码:164-166

    摘要: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关键能力。深入挖掘乡土地理资源,使其有效地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当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能力。本文根据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将乡土地理资源有效地与地理教学相融合,探讨运用乡土地理资源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教学方法,为地方高中地理教师应用乡土地理资源提供理论参考。

  • 56

    天津市技工教育联盟组建方法研究

    作者:田媛媛页码:167-169

    摘要:近年来,天津市技工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专业技术更新不及时、行业产业信息不对称、师资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实训资源受限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各方面的发展后劲不足,亟需通过联盟化发展道路,整合各方资源优势,促进协同发展。天津市技工院校组建或参与联盟建设的意识尚未形成,缺乏整体规划,尚未形成成熟综合性或专业性的技工教育联盟,研究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形成契合天津市技工院校发展实际的实体化运行模式。

  • 57

    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融合逻辑理路与路径探析

    作者:刘丽琴页码:170-172

    摘要:本文以高职专业课教学为切入口,将“共生”“共荣”“共享”逻辑融于课堂教学这一微观层面上,对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融合逻辑理路进行诠释,探索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融合教学的教学模式与环节设置,旨在探究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可行性路径。

  • 58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与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作者:钟浩页码:173-175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撰背景、内容结构和体系,以及教材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潮流。同时论述了如何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跨学科整合以及实地考察来革新历史教学方法。研究中也涉及到了教学方法创新成效的评价及持续改进问题,主要包括评估指标的设定,学生反馈及教师经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方法创新长效机制的构建等。

  • 59

    信息时代中职教育管理改革对策研究

    作者:林亿霞周娟刘书宇页码:176-178

    摘要:现代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较为明显,教育管理者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结合学生学情和需求动态调整管理模式,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开展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成长需求。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教育信息化也从1.0时代进入到2.0时代,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智慧校园全场景的管理和应用,这为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既提供了思路又提出了更高的创新挑战。近几年,新型技术逐渐影响着教育的面貌,促使教育越来越朝着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学生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更加高效地获取各类信息资源,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自主、灵活,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化。

  • 60

    基于 OBE 理念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与探索——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

    作者:陈佳扶涛页码:179-181

    摘要: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生是新时代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专创深度融合发展是当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迫切需要,将OBE理念和专创融合相结合进行教学改革很有必要,且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基于OBE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中心—>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达成为中心”育人理念,进行“内容重构->教学模式重塑->成效评测”,构建更加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双创教育”体系,提高“双创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