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渊(高中版) 2024年-4期
文献列表封面/目录/封底页评论
  • 51

    数字化教育时代的课程改革——实践中的技术整合与教学创新

    作者:张明琴页码:152-154

    摘要:本文探讨了数字化教育时代的课程改革,聚焦于实践中的技术整合与教学创新。首先回顾了数字化教育的兴起和当前课程改革的需求,随后研究了教育理论与技术整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成功整合教育技术。还讨论了数字化教育对教学创新的影响,并提供了成功的教学创新案例,探讨了技术整合与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包括问题与障碍,教师培训与支持需求,以及学习者参与适应问题。最后,提供了最佳实践和建议,包括成功的技术整合和教学创新实践,以及教育机构的政策和支持。

  • 52

    高数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教育的策略研究

    作者:徐玮泽张源页码:155-157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深化,高数作为重要基础课程,其难度和深度给不少学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的理念已逐渐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全面发展,所以,心理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公众认知、基础教育、社会心理等各流程加大工作力度。因此,在高数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教育,是在基础教育中融合心理健康的关键一步,不仅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焦虑和压力,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还能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将围绕高数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教育的意义,对具体的策略提出一定的建议,旨在为心理教育与高数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53

    乡镇学校中小学生方言和普通话语言态度研究

    作者:郑婷页码:158-160

    摘要:作者通过对杨板片区中小学生本地方言及普通话语言态度调查,发现现在为止当地中小学生对本地方言和普通话的语言态度都比较肯定和积极。当地中小学生使用方言能力良好,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学生们更倾向于普通话。

  • 54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作者:武之勇页码:161-163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的需要也在增加,政府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改革,使得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得到了改进,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促进中职学院的学生们在各自的职业上获得更好的发展。特别是汽车维修专业,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重点,它是一个专业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中等职业学校要满足汽车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唯有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采用新颖合适的教育方式,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专业素质。本文着重探讨了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汽车维护类专业中的运用与发展,全面地提高了教育的质量与层次,促进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 55

    基于有效失败理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

    作者:刘欢刘晓红*乔婕彭传梅页码:164-166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基于此,在我国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对人才培养的五大核心素养,其中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更是需要在实验中不断的培养。[1]但是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失败,错误这些在学习过程中是老师和学生努力规避的,化学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都采用演示或“先讲后练”的方式,讲授绝对正确的知识,让学生避免失败,但是却忽略了失败的潜在价值。有效失败则需要教师依托元认知,情感态度等支架,营造安全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遭遇失败时,通过协作学习,伙伴间的分享与评价以及教师的适时指导。掌握问题解决策略。本文主要探讨将有效失败理论与化学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 56

    数学建模与问题驱动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邵帅任东哲朱圣陵杨云乔页码:167-169

    摘要:在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背景下,联合“数学建模”等创新应用学科竞赛的问题驱动式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可充分发挥高职学生主观能动性,有效调动学生线上线下在知识学习与技能实践方面的能力与兴趣,是高职以赛促教促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数学建模方法与应用》课程教学与数学建模系列竞赛培训为基础载体,重点聚焦教赛研融合的三位一体问题驱动式混合教学方法,将课程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高效相结合,进而强化高职学生运用数学建模创新思维与方法在工作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求解问题→总结问题”多阶段、全过程的创新实践素质能力,可为高职技能型人才在创新能力与实践技能方面的提质培优提供新的解决模式与方法。

  • 57

    整体主义视域下的跨学科学习路径

    作者:李华页码:170-172

    摘要:整体主义强调事物间的关联性与整体性,重视跨学科的互动与知识的整合,通过各种方式协调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与思考能力。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念,通过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必备品格的养成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从而升级学生的心智结构,提升知识整合能力与综合情境问题辨别和解决的技能。本文通过对整体主义视角下的整合观念的分析与思考,讨论如何从教学目标、课程任务、教学资源三大维度实现“跨”学科学习。

  • 58

    浅谈青少年宫教师队伍建设

    作者:石迎同页码:173-175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青少年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而青少年宫作为重要的校外教育机构,肩负着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任,青少年宫开展的教育活动不同于学校教育,它更加注重青少年的兴趣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所以青少年宫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当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现代化教育理念。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研究,分析了青少年宫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与原则,提出了青少年宫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并阐述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青少年宫的教育质量,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青少年贡献力量。

  • 59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策略分析

    作者:罗铭珍页码:176-178

    摘要:在高中教育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的目的是深入探讨如何将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起来,分析这种融合对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为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通过这种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教育的双赢目标。

  • 60

    新形势下非学历教育培训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路径研究

    作者:黄宝琨页码:179-18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变化,非学历教育培训在提高人力资本、促进就业创业、满足终身学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非学历教育培训档案是记录和反映非学历教育培训活动和成果的重要载体,是评价和认证非学历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依据,是保障和促进非学历教育培训参与者权益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非学历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存在着档案类型单一、档案内容不全、档案保存不规范、档案利用不便等问题,制约了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发展和效益。本文分析了非学历教育培训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非学历教育培训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路径,提出了构建非学历教育培训档案管理的理论框架、建立非学历教育培训档案管理的制度规范、实施非学历教育培训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档案管理的服务创新等建议,以期为推动非学历教育培训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