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聚焦于山区高中生地理绘图能力较弱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访谈、问卷调查及实地调查等多种方法,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策略。研究发现,山区高中生地理绘图能力薄弱主要源于对绘图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知识与技能训练,以及绘图器材和环境有限等多方面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培养策略:首先,加强学生对地理绘图重要性的认知教育,提升其绘图意识;其次,提供有效的地理绘图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绘图技能;最后,改善学生的绘图环境,尽可能提供充足的绘图器材。这些策略为提升山区高中生地理绘图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思路,有助于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全面发展。
摘要:在当今时代的大潮中,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深远的影响和潜在的价值不容忽视。作为教育一线的实践者,我深感其对学生个体成长的推动和对社会经济繁荣的催化力量。尽管如此,我们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与挑战:课程设计的局限性凸显,学生创新潜能的挖掘还有待深化,而教师在教学探索中的迷茫也是一大困扰。这些现实困境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并寻求突破。
摘要:小规模学校是农村学校的主体,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依托,肩负着农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也是学校体系中的“短板”。学生的持续流失、教育质量焦虑带来的“信心流失”、城市学校在招生与教育上的替代效应、优势与特色彰显不足、硬件和软件条件较差等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全面振兴的攻坚难点。要全面振兴农村小规模学校,就要提高教育质量、重振人心,因地、因校制宜,用多样化方法,把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好、办出特色,并强化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让关爱不“缺席”成长,重塑外部成长环境,让保障成长“落地”,联合社会力量加强帮扶,让支持渗透“末梢”。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何才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成为了当前职业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基于此,笔者将在本文中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探究新时代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协同发展的路径,并从创新产教融合模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师资团队建设、建立校企协作育人机制、开展国际交流等层面展开分析,希望能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带来参考与帮助。
摘要:高中数学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之中,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法成为教学的关键部分。尽管它的教学地位不断上升,学生在习过程中遭遇了理解障碍、计算错误和解题技巧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及数学教学品质的提高。因此,本文旨在探求如何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增进学生对平面向量坐标表示的理解,提升数学学习成效。本文研究旨在应对学生在学习平面向量坐标表示时遇到的挑战,开发一套高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认知规律的细致观察,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旨在构建一个实用且有效的教学模式,协助学生准确理解及掌握相关知识。希望通过这些教学处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计算技巧,增强解题的规范性与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数学素质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实质提升,从而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本文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层含义,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多个维度,全面剖析了新课标下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期望通过此次研究,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通过精心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能够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各项要求,推动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创新实践,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建设和谐融洽的班集体是每位班主任肩负的重要使命,高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与管理者,必须密切关注青少年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严格的、系统的管理制度,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方式,有效落实精细化管理。基于此,本文先分析带班育人的现实意义,再从强化自主管理、改善人际关系、行为习惯养成、各方面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多个角度,探讨带班育人的具体路径。
摘要:在国家大力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形势下,喀什地区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推广尤为重要。通过对喀什地区当前语言文字现状的深入了解,结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经验,考虑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分布等因素,采取加大对语言文字教育的投入、建立多层次宣传推广机制、加强跨部门协作、鼓励全民参与等举措,全面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与应用,并针对实践情况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喀什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对材料力学实验的理解能力,本文首先通过实验教具向学生演示材料的弯曲变形,然后引入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开展材料的弯曲破坏力学实验。实践表明,将前沿的数字图像可视化处理方法应用到材料的弯曲实验教学中,让复杂的应变场演化实现可视化,真正实现科研与教学相长,形成了“实验教具演示+全场应变可视化实验”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材料力学的理论知识,将课本上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这有助于加深记忆并巩固所学内容。其次,实验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既让学生通过实验教具亲自动手体验材料的弯曲变形等现象、又通过数字图像可视化方法让学生看到了实际材料的变形破坏过程,既避免了老师和学生之间思维传导的误差,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行动导向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在急诊科护理教育中的效果,特别关注其在提高护生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团队协作与应急反应能力方面的影响。方法研究涵盖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本院急诊科实习的100名护生,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人。观察组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临床技能考核、自评问卷满意度及团队协作和应急反应能力评分,使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在理论知识考试(85.2比80.4,p=0.0003)和临床技能(88.7比82.5,p<0.0001)上显著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在自评满意度(95比85,p<0.0001)和团队协作(90.5比82.3,p=0.0004)、应急反应能力(87.9比79.7,p=0.002)方面也表现更佳。结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提升急诊科护理教育的多个关键领域表现出较传统方法更优的效果,推荐其更广泛地应用于护理教育中。